新闻中心
工行河北省分行:以绿色金融书写美丽河北答卷
新华财经北京7月31日电(成玲丽叶海成可达) “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河北省分行正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金融推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在美丽
截至2025年6月末,工行河北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740亿元,较年初增加303亿元,绿色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12个百分点,向环保绩效创A企业融资163亿元,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63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4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7月的雄安,街道两边的国槐与银杏整齐而舒展,一片一片草坪似镶嵌在楼宇间的翡翠,绿意苍苍,生机勃勃。
从服务绿色交通、零碳建筑、企业节能减排、综合生态治理,到创新推出“雄安发展贷”产品、探索“气象×绿色金融”,再到设立雄安首家绿色低碳银行网点,工行河北省分行以绿色金融开创未来,全方位服务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为“未来之城”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截至6月末,分行在雄安的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33亿元,规模领先同业,彰显其绿色金融主力军的担当。
据工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分行在雄安的绿色金融业务一项接一项、创新一项接一项:为2017年11月启动的“千年秀林”项目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为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中能建新能源生态城零碳建筑等绿色建筑项目累计投放贷款169亿元;累计向白洋淀综合生态修复项目投放3.2亿元贷款资金;在白洋淀风景区建成工行首家5A级智慧景区项目;在设立河北省低碳转型基金;成功办理首笔国际绿色碳交易交割——河北省首笔“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碳资产交易收汇业务等等。这些金融服务为雄安新区“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处处是游园”的城市空间添“蓝”增“绿”。
通过开创“气象×绿色金融”助力农业发展新模式,工行河北省分行还在雄安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新路径。2025年5月30日,雄安分行携手雄安新区气象局、人保财险,向种植大户投放雄安新区首笔“气象助农贷”。雄安容东支行相关负责人说:“在新区气象局出具气候适应性评价的当天,我们同步给予客户4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并在授信3天内实现了信用贷款的投放。”此业务被雄安新区气象局列为年度重点创新成果,助力增强传统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雄安新区气象局副局长花家嘉说:“传统农业受气象的影响大,这是我们和工行、人保财险联手为农户服务的有益探索。”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工行河北省分行着力打造服务河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金融引擎”,同时不断丰富绿色金融服务模式。据介绍,近年来,工行河北省分行设立了“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贷款和低碳转型基金,支持平泉风电、尚义光伏等项目建设,向河钢集团、旭阳能源等32个环保创A企业融资163亿元。作为绿色债券联席主承销商,工行河北省分行成功完成2025年河北省内首单绿色次级永续信用债发行承销,承销的4.5亿元债券资金全部用于清洁能源项目。
钢铁是河北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在渤海湾畔的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一场旨在降伏粉尘污染的绿色技改项目正加速推进,项目完工后曾经的“灰头土脸”将会被更清新的空气所取代。这背后,工行河北省分行精准投放了1亿元项目贷款(总授信3亿元),为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抑尘攻坚战”注入关键动力。
在石家庄高新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河北旭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正在紧张地施工、安装数字化产线年底竣工投产。绿色工厂和智慧工厂将成为这家企业新厂区最突出的特点。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公司是专业从事电网安全控制设备、电能质量优化治理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电力设备供应商。为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及竞争能力,进行新厂区的建设,需要融资,我们与多家进行了接洽。工行是最快给予我们支持的。随着项目推进,贷款资金已陆续拨付,有力保障了我们的资金使用需求。”
实现绿色发展是国有大型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工行河北省分行坚持理念先行、有序推进、统筹兼顾、科技驱动,主动加强自身运营碳足迹管理,不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据悉,为推动自身运营能耗强度与能耗总量全面降低,工行河北省分行立足实际,组织实施了碳数据填报、设备绿色改造、科技机房能效提升、倡导绿色办公、绿色低碳宣传、绿色采购、节水护水、杜绝餐饮浪费、数字赋能、创立标杆等十大专项行动,在分行上下形成绿色低碳办公的新风尚。
2024年4月23日,工行河北省分行在雄安新区设立雄安科创支行,这是雄安首家绿色低碳银行网点,获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碳中和网点认证。在科创支行,看不到传统的银行柜台和柜员,取而代之的是洽谈室和远程授权。网点大厅可视化展示节能环保数据、绿色森林微信步数捐赠、手机银行“碳空间”绿色权益兑换等场景,倡导客户绿色出行,传递绿色发展理念。
工行河北省分行表示,分行将不断优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把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绿色发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将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