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米乐M6:“一带一路”十二载:自贸试验区如何重塑全球物流版图——对话产业经济专家金乾生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2年来,这条始于古老丝路的合作纽带,正以智慧物流为笔、自贸试验区为墨,在欧亚大陆上书写着新时代的贸易传奇。
如果说传统全球化依赖海运,那么数字时代的供应链革命正在改写规则。而自贸试验区如同一个个“制度变压器”,将中国的产能优势转化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物流革命重构全球供应链格局。
为此,本期我们专访产业经济专家金乾生教授,深度解析自贸试验区如何激活制度创新基因,智慧物流怎样打通“双循环”血脉,这场始于物流的变革又将如何改写中国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西部大开发》: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如何发挥作用?
金乾生: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战略支点、制度创新高地和国际合作平台的关键作用。通过区位优势与政策创新,自贸试验区不仅推动了国内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化,还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纽带。
古丝绸之路上有驿站,现代的“一带一路”上有开放的门户与枢纽节点,自贸试验区依托其地理和产业优势,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物流、贸易和投资的核心枢纽。例如陕西自贸试验区通过“通道+枢纽+网络”建设,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亚欧贸易的“黄金通道”、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再如江苏连云港自贸片区通过中欧班列“保税+出口”混拼模式、铁水联运“一单到底”等创新,打造陆海联运通道,成为中亚国家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云南自贸试验区借助中老铁路,推动东南亚水果等商品的快速流通,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自贸试验区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已经发挥出多重核心作用:一是自贸试验区促进了贸易与投资便利化,降低物流成本,优化通关流程,吸引外资与产业集聚。二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链延伸,加快高端产业培育,强化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联通。三是服务国家战略与全球治理,对接国际规则,试验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助力中国融入多边贸易体系。四是推动国际人文交流与科技合作,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产业联动和区域协同,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对外贸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28万亿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2.7亿美元,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70%的进出口贸易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1/3以上。
未来,自贸试验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抓手,需进一步深化规则对接,扩大与沿线国家的产业链合作,并通过“雁行模式”带动更多地区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范例。
《西部大开发》: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中外产业合作和产业构成中,有哪些类型?
金乾生:自贸试验区其产业构成以制度创新为驱动,结合区域特色形成多元化、高端化的产业集群,有力地推动了以进出口为特色的中外合作型产业发展。
第一类是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自贸试验区依托数字技术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重点发展了数字经济、跨境电商、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领域。这方面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做的比较好。
第二类是金融服务业。自贸试验区在跨境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实现突破。这方面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为突出。
第三类是高端制造与保税租赁维修。依托政策创新,自贸试验区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和保税维修再制造。陕西自贸试验区中心片区的三星、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飞机租赁、厦门自贸试验区的飞机维修都是成功案例。
第四类是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多地自贸试验区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产业,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透明质酸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建设细胞与基因治疗专业化园区。
第五类是海洋经济与装备制造。沿海自贸试验区结合区位优势发展海洋产业,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中韩联合增殖放流基地,以提升海洋生态修复能力。
第六类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自贸试验区通过通关便利化、多式联运等政策优化物流体系,陕西自贸试验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形成26条“+西欧”集结路线,并与境外实现“枢纽对枢纽”大通道优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功能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拥有32条国际全货运航线条第五航权航线,成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促进产业与社会供应链深度融合。
第七类是现代服务业。聚焦法律、咨询、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广东自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建设深港国际法务区,实现“港资港法港仲裁”;陕西自贸试验区构建“一带一路”法律保障体系,组建成立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企业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提供仲裁服务和相关法律服务。
第八类是文化与旅游产业。部分自贸试验区结合区域特色发展文旅融合,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开发丝路欢乐世界项目、广东自贸试验区珠海横琴片区开发游艇俱乐部、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旅游等高端项目等等,打造与之配套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自贸试验区的产业构成以“制度创新+特色优势”为核心,形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金融服务、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同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全球产业链整合。未来,随着《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的进一步实施,自贸产业将向现代化、集群化、国际化升级。
《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物流的特点是大地域、大流量。请您分析一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智慧物流情况?
金乾生:物流产业的本质是货物集散。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依托自贸试验区,物流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已成为提升国际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动力。
从技术应用、产业实践及发展成效等方面来说,智慧物流产业发展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国际物流高效协同。用智慧物流平台整合多式联运,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优化运输路径和资源匹配,实现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同时,实现口岸数字化升级和枢纽城市数字化调度。
二是智能化技术驱动物流全链路革新。通过产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物流全要素链接,运用AI算法实时分析货物运输需求,区块链技术进行全程追溯,智能化化设备提升效率。
三是智慧物流网络深化“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中欧班列与跨境通道创新、多式联运模式突破、跨区域物流枢纽联动、解决跨境运输制度差异,都是智慧物流带来的突破性变化。
四是智慧物流带动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包括低碳运输结构优化转型、新能源技术应用,均可有效降低碳排放,推动零碳转型。
五是区域经济与产业协同效应。产业链与物流链的数字化融合,国际产能合作的网络化支撑,都能通过中国物流企业布局海外仓和港口节点,提升“一带一路”沿线供应链响应能力。
“一带一路”物流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通过技术赋能、模式创新和绿色实践,显著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与经济辐射力。未来,随着物联网、5G和AI技术的深度应用,智慧物流将进一步推动国际供应链协同,助力中国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跨越,为全球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范式。
《西部大开发》:自贸制度下,依托供应链与物流产业,如何推动我国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
金乾生:物流产业在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既是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核心支撑,也是连接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
一是促进贸易便利化,降低跨境物流成本。自贸试验区通过海关监管模式改革、通关流程简化、为物流企业提供所得税减免、跨境资金池等优惠政策,显著缩短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二是支撑“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中欧班列(西安)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0多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100个城市,成为全国首个累计突破2.7万列的钢铁巨龙,成为运输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线路辐射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五最”班列。中远海运在阿布扎比码头打造中东智慧物流枢纽,2024年吞吐量达184.5万标箱,并通过海外仓缩短奇瑞汽车备件的中东配送时间,提升供应链响应能力。
三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协同,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陕西自贸试验区通过中欧班列支持陕煤集团中亚能源项目,降低设备运输成本,促进能源项目落地。苏州自贸片区的智慧物流服务平台整合284处仓库资源,提供多式联运方案对比,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形成产业链与供应链联动,助力高端制造业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
四是驱动物流技术创新与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化与绿色物流。中储智运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车货匹配效率,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运输全程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五流合一”。阿布扎比码头采用电动集卡替代燃油车,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五是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全球资源配置。自贸试验区政策推动物流企业布局海外仓和港口,提升中国在国际物流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
物流产业通过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与“一带一路”的通道网络,实现了从传统运输向供应链综合服务的转型升级。其作用不仅体现在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更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资源整合,推动中国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未来,随着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物流产业将进一步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核心引擎。
《西部大开发》: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和受益者。请您谈谈共建“一带一路”的深远意义。
金乾生:无论是企业经营、产业发展还是经济增长,两个东西最重要:一个是资源,一个是市场。中国的石油对外部资源依赖度2018年已经超过了70%,中国商品对国际市场依存度也超过70%。两个70%说明一个事实:中国离不开世界。
改革开放半个世纪以来,任何关起门来自力更生谋发展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把中国孤立于世界经济和产业链之外,也是不可能的。相反,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占到全球三成,同样说明: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缺一不可。一方面,需要刺激消费、提振内需;另一方面,扩大开放、融入世界,各地要从区域经济走向外向型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企业是主力军,经济和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的竞争,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竞争。
因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行动,实际上就是中国主导的国际化之路,是企业出海之路,也是锻造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之路,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这就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