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米乐·M6(China)官方网站-科技创新引领者

米乐M6网页版:新一轮发展张家港底气何在?-米乐·M6(China)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米乐M6网页版:新一轮发展张家港底气何在?

2025-03-2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经济大市挑大梁,首先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圆桌观察员注意到,作为江苏经济“压舱石”的苏州,近期接连启动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活动,紧锣密鼓走进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揽人才,一股春日的激情喷涌而出。

  强劲的县域经济,给予苏州发展有力支撑。开春之际,苏州各板块纷纷行动起来。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苏州最北的一大板块——张家港,这股抓发展的劲头,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东渡人才港启用、立万精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开工、朗信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研发生产基地签约……新春伊始,张家港产业项目接连“上新”,燃起“干”字当头的火热氛围。今年一季度,该市拟投产、开工和签约项目合计186个,总投资887.73亿元。

  在“发展优势提升年”,张家港如何强健筋骨、动能切换,实现新一轮发展跃升?值得我们关注。

  张家港,已连续3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但在人工智能、先进半导体、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兴起的当下,这座主打制造业的城市,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抉择。

  3月11日,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在张家港调研时提出,张家港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要提振发展信心,持之以恒弘扬好张家港精神,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集中力量打通发展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张家港面临哪些堵点难点?为什么新时期弘扬好“张家港精神”如此重要?圆桌观察员认为,这是基于当下发展现实,张家港亟待思考和破解的重要命题。

  张家港已经意识到了城市亟需转型升级、创新能力亟需提高的这一现实问题,近年来奋起直追,亮点不少

  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产值增长了12.9%,特色半导体产业产值更是大幅增长了39.9%······

  下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张家港势在必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实体经济的根基比较雄厚,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张家港在产业创新方面有着较好的基础优势。相比之下,科技创新则是亟需补齐的短板。张家港必须尽快构建起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特别是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完成破题。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已经是张家港上下的高度共识。”张家港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圆桌观察员。

  去年12月13日,张家港“1+1+N”系列人才新政全新亮相,再一次提高了标准、便利了服务,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青年专项政策”。

  这项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的专项政策,聚焦人才普遍关心的“面子、厂子、票子、房子和孩子”5大问题,拿出了20条实打实举措。

  面对本土顶级高校、科研院所不足的问题,张家港势必要更多地依托本土优质企业,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让他们有更高的引才育才积极性。对人才来说,这样也能快速感受到城市给予的高规格礼遇。为此,张家港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对本市企业引进的年计税薪酬在100万元以上的创新人才予以直接认定。一句话,是不是创新人才,企业就能说了算。

  而在其他方面,张家港出台一系列硬招。比如,对于来港参加企业集中招聘的毕业生,会给予最高3000元的面试交通补贴。从这一细节即可看出,张家港一直在用心用情、真金白银替人才着想,努力用更好的条件、更足的诚意提高城市吸引力。

  交通补贴,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每年都举办的“校园苏州日”张家港专场招才活动,已覆盖172所国内外高校。张家港成立总规模15亿元的省内首支人才专属母基金——张家港“人才一号母基金”,创新探索“财政拨款+基金投资”组合的人才项目“拨投联动”机制,2022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决策2.01亿元,带动同期其他社会资本5.5亿元,放大杠杆倍数3.74倍。

  数据显示,张家港培育集聚市级以上领军人才超1300名,人才创办企业1209家,其中超20%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张家港23%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的江苏省级以上独角兽企业。人才对于张家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张家港高标准打造的沙洲湖青年人才社区,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温馨的居住空间。

  留人更要留心。让来港打拼的青年人才有一个温暖的居所,是张家港“青年专项政策”的重要立足点。该政策对加强青年人才安居保障设定了明确目标:计划到2026年,全市人才公寓数量累计达10000套,全面构建“青年驿站——人才公寓——青年人才社区”为一体的人才安居体系。以沙洲湖人才社区为例,公寓内部配备了咖啡吧、阅读空间、健身房、洗衣房、公共食堂等,周边有成熟的商贸圈、职工文体中心等,形成了丰富的工作圈、朋友圈、社交圈生态,是一个成熟的开放式青年人才社区,真正让青年人才实现工作在社区、安居在社区、乐享在社区。

  为降低青年人才居住成本,张家港分层分类落实人才购房、租房政策,给予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最高200万元购房补贴,最高每月5000元的人才公寓租赁补贴;给予本硕博青年人才最高每人15万元的购房补贴,最高每月1000元的人才公寓租赁补贴,实施人才房票、购房特贴等专项政策,持续加强人才安居保障。自2024年以来至今年3月初,张家港人才购租房补贴已累计发放超亿元。其中,发放人才房票总额超4035万元,人才购房补贴约5394万元。

  张家港上线人才服务“一键达”平台,努力为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健、保险保障、公积金礼遇、生日关怀等生活保障;明确C类以上人才,子女入学张家港市内学校可以任选。

  去年12月,张家港市领军人才、苏州拓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书涛领到100万元人才房票。

  圆桌观察员注意到,相比周边城市,求贤若渴的张家港,始终捧着“更多一点”的引才诚意招贤纳士,成效明显。

  2024年,张家港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数连续3年实现翻倍,其中青年项目持续领先;近3年,张家港市领军人才项目中,青年人才项目占比达53.5%,2023年度全市人才增量2.16万人。

  未来3年,张家港定下了新目标:新增不少于15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储备100名国家级青年人才。

  在这一轮只争朝夕的人才争夺战中,张家港展现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意志、精益求精的政策体系以及细致入微的配套服务。但张家港也同样清楚,人才招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各地越来越“卷”,竞争只会愈发激烈。

  眼下,一些杰出青年人才和依托于高校科研院所脱颖而出的一系列的前沿性科创项目,正在迅速而彻底地改变着产业竞争格局。谁能让这样的企业和人才落地,往往就能抢占发展先机。这对传统产业占相当比重的张家港而言,无疑也是一记警钟。

  在当下的张家港,无论是冶金新材料、高端纺织还是智能高端装备,是汽车制造还是生物医药,抑或是特色半导体、氢能、商业航天,几乎所有重要领域,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要想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优质企业,都急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加持。

  M6网页版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