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米乐M6平台:从高端商场到写字楼:恒隆多元化布局背后的隐忧
因此,我们正在提供恒隆著名的活动,提供无法用金钱购买的体验来应对这种情况。在今天的市场中,人们追求折扣。
恒隆是进入内地较早的港资开发商之一,且专注于高奢产品线。最早开业的两个上海项目占尽天时地利先发优势,开局手握王炸。
选择了排名靠后的济南、无锡、大连。仅在2018年如梦初醒坚决杀入杭州,比较少见的城市正确,却又意气用事。
也就是这十余年,在北京、广州、杭州、成都,新鸿基、太古、华润、北京华联一步步在高端商业项目攻城略地。
2011-2018年,内地个人奢侈品市场处于平稳缓增的状态。在这个恒隆经常提及的所谓“熊市”,涌现了成都太古里、 南宁万象城、北京SKP、上海IAPM等现象级项目。
2018-2021年,由于疫情风控等原因,内地高端消费市场销售额暴涨,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0%。
2022-2024年,市场有反复,2024年下跌近20%,这个阶段恒隆各项目营收基本维稳。
但市场规模相较于第一个阶段依旧是翻番;恒隆除上海项目外,外地项目又仍在“低位”,如果充分的利用了这波行情,不应该也不可以只是维稳,这些项目应该继续“爬峰”。
市场“慢牛”期,表现一般;市场暴涨期,只有一半项目受惠;市场有波动,马上失速。
从资管视角分析,恒隆广场的底色都不错,不是因为运营,而是因为布局早,拿地价格不高,
同步“发展中”的无锡恒隆广场,52万㎡总建面总投90亿元,地价仅11亿元;
。但作为长期投资,我相信一旦我们获得租户,一旦我们获得流量,一切都会好起来。
差不多同等规模(已落成部分)的无锡恒隆广场,开业10年后项目商业和写字楼的租金收入合计5.78亿。
单粗暴估算,运营净现金流6.4亿元需要营收至少做到9亿。杭州项目要实现9亿营收,笔者推测应该是在开业十年后了。
A:在投资物业完工之前,我们已经需要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资产评估。因此,杭州恒隆的完工不会导致显著的估值变化。
2024年恒隆“股东应占纯利”大幅下降近12亿(港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物业估值亏损,其中内地投资物业亏损8.51亿元(港币)。
杭百大、银泰、万象城已经在杭州高奢市场构建了高城坚墙,恒隆如何与之竞争?
恒隆在内地不止有商业,11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配置了写字楼,而且写字楼体量均较大,包含即将落成的杭州项目,写字楼总体量高达90余万㎡。
除杭州外,恒隆所进入的大连、沈阳、天津、武汉等城市写字楼平均月租单价均未超100。
其租金更加随行就市,且在运营和品牌端没有非常明显的护城河。尤其是二线城市写字楼,租金天花板有限,远低于重奢商场。
昆明恒隆广场写字楼体量仅比商场少1万㎡,2024年租金收入仅商场的46%;
无锡恒隆广场写字楼体量比商场多2万㎡,2024年租金收入仅商场的27%。
至于五个酒店,没有分析的必要。内地酒店资产,在资管歧视链的最底端,不可能算过来账。
恒隆每年的《致股东函》都会受到市场广泛关注,部分媒体誉为“地产界最清晰的人”。
函中的格局和战略似乎并未传递在经营端,如不谋变,恒隆将“清醒”的错过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