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绿色金融崛起:2025年A股银行绿色贷款增速分化产品创新引领未来!
2025年,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加深,绿色金融已成为A股银行的重要战略方向。根据最新披露的2024年度财务报告,26家A股上市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规模全部实现正增长,但增速出现显著分化。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积极布局,也揭示了不同类型银行在绿色贷款业务上的差异化表现。
数据显示,国有大行的绿色贷款规模虽然基数较大,但增速相对放缓。例如,工商银行作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银行,2024年末的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但增速仅为11%。相比之下,部分中小银行的绿色贷款增速则表现亮眼,部分地方性银行的增速甚至超过100%。这种分化现象表明,中小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未来有望成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在持续推进,绿色贷款、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绿色理财等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例如,中国银行去年发放了全国首笔自然受益型商业ESG挂钩贷款,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商银行子公司工银瑞信创新发行了全国首单“绿色”+“可持续”双标签类REITs。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绿色金融的产品线,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资金主要投向了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其中清洁能源开发、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等关键领域持续获得资金倾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24年国内银行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2.25万亿元和12.4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总额的67.5%。这一数据表明,绿色金融在推动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内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政策推动以及金融创新的加速。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4.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绿色金融的强劲增长势头,也预示着未来绿色金融将继续成为银行的重要业务增长点。
对于投资者而言,绿色金融的崛起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随着绿色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投资者可以通过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多种方式参与绿色金融投资。然而,投资者在选择绿色金融产品时,仍需关注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配置。
风险提示: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结合自身情况,谨慎评估风险,并寻求专业意见。绿色金融虽然前景广阔,但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仍可能带来不确定性,投资者需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