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23年安徽绿色金融发展研讨会举行
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日,由安徽大学碳中和智慧评估与政策协同创新实验室、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3年安徽绿色金融发展研讨会”在合肥滨湖金融小镇举办。会议由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安徽省金融学会指导,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安徽大学碳中和智慧评估与政策协同创新实验室负责人田淑英和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季军联合主持。十余家省内金融机构绿色金融领域的学界、业界代表与会交流
研讨会上,田淑英表示,“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刚刚闭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要发展绿色金融。近年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和碳中和智慧评估与政策协同创新实验室开展了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围绕“绿色金融赋能安徽双碳发展”展开高水平、多层次的研究讨论,为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作贡献。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聚焦“绿色金融赋能安徽双碳发展”主题,就协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力争让安徽绿色金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广泛共识,并就下一步工作举措提出思路和建议。在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与会者还交流分享了一批典型案例和经验。
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青在线上发言中表示,置身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时代背景下,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将持续聚焦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协同创新,携手安徽大学等合作单位助力绿色金融研究向纵深推进,共同书写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
与会者还分别围绕“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绿色金融服务双碳发展的典型案例”“绿色金融工作面临的瓶颈”“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的制度保障与政策建议”“安徽开展转型金融业务的创新举措”等五个方面展开交流,共话安徽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金融研究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推动符合条件的地市申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持续强化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不断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和多层次产品体系建设;主动加强与发改、生态、财政等部门的协调联动,着力提升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合力;继续发挥省金融学会连接学术和实务的桥梁作用,加强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
据悉,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牵头发起成立安徽大学碳中和智慧评估与政策协同创新实验室,联合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和企业,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安徽双碳发展系列工作,矢志为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谋良策、作贡献。
与会者希望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继续发挥专业智库优势,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度参与安徽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以学者之思助推绿色金融发展。(郝琦琦 徐颖奇)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于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智能制造能够优化供需匹配过程、提高供需契合程度、赋能供需深度协同,通过影响企业的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产生“扩链”效应和“稳链”效应,推动供给来源多元化、供需关系稳固化,有助于缓解外部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冲击,进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基于对生成型人工智能与史学研究关系的充分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这项革命性的技术既非“潘多拉的盒子”,也不是万能宝箱。人工智能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需要靠学者克服并化剑为犁。
图为2月8日,影迷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哪吒形象雕塑前合影。当哪吒脚踏粒子幻化的风火轮掠过水墨渲染的蜀中山水,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进化史,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魅力。
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未来低空经济主力场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与无人机等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离不开高性能动力电池。燕绍九表示,下一步,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动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