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183页中国绿色金融研究报告(2024)
《中国绿色金融研究报告(2024)》由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编撰,全面梳理了2023年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涵盖了绿色信贷、绿色证券、ESG投资、绿色基金、绿色保险以及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等关键领域。
在绿色信贷方面,2023年政策与市场创新并行,推动了绿色信贷市场的深化发展。监管部门优化了政策保障体系,如深化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更新《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0万亿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清洁能源产业成为重点投向领域。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等多措并举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持续推进,如可持续发展挂钩类产品发展迅速。也面临结构性失衡、银行间发展水平不一、环境效益测算准确性不足等挑战。
绿色证券市场在政策推动下稳步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在2023年虽规模有所下降,但政策环境持续趋好,募集资金流向进一步收紧,信息披露体系不断完善。绿色股票领域虽暂无官方定义,但相关政策为绿色企业上市融资良好环境,绿色上市企业数量和规模虽相对较小,但呈现增长趋势。
ESG投资方面,中国金融市场持续推进ESG基金高质量发展。政策上持续支持ESG投资,加强监管力度防范“漂绿”,并规范信息披露标准。市场层面,ESG公募基金产品逐年新增,绩效表现均衡,绿色属性显著。但市场也面临动能不足、评估方法学不完善、数据缺失等问题。
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方面,政策进展显著,披露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但面临披露口径缺乏可比性、真实性缺乏鉴证与核查、企业缺乏专职团队等挑战。
绿色基金在2023年稳步发展,政策在制度完善、支持投向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持续推进。市场实践显示,机构持续布局绿色基金,但新增数量和规模较前两年相对放缓。
绿色保险发展提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品规模持续增长,产品矩阵不断创新扩大。但面临法律法规支持不足、市场创新活力不足、保险资金绿色和ESG投资实践有限等挑战。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方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2023年取得显著进展,全国碳市场交易量价齐升,CCER新项目备案和减排量签发重启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排污权交易市场政策环境向好,但进展缓慢。用能权交易试点已初步建立“双轨制”交易体系,但面临政策不确定性等问题。用水权交易市场交易规模与融资功能明显提升,但在取水管理、定价机制等方面仍需规范和深化。
一系列发展建议,包括深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有效衔接、金融机构加快从战略层面发展绿色金融、释放金融科技潜能提升绿色信贷市场环境、推动绿色信贷机制创新等,旨在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