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綠色金融路線圖敲定更多支援政策在途
近期,中央多個會議密集釋放強烈信號,對綠色金融發展的支援政策將全面升級。《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金融監管部門已敲定綠色金融發展“路線圖”,將通過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等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向綠色創新項目傾斜。與此同時,綠色債券、綠色信貸也迎來風口。作為綠色債券的創新品種,首批碳中和債券自2月初發行以來,規模已達459億元。
下一步,針對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仍不完善、相關標準尚未統一等問題,金融監管部門將補齊短板。據悉,新版《綠色債券支援項目目錄》、《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方案》、綠色金融統計制度等均在修改或制定中。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央行行長易綱日前表示,央行已經把綠色金融確定為今年和“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重點工作。銀保監會工作會議也表示,將積極發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信託。我國首部綠色金融法律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已于3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表示,央行已初步確立“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通過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強制披露、綠色評價、行業自律、産品創新等,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向低碳項目、綠色轉型項目、碳捕集與封存等綠色創新項目傾斜。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我國經濟産業結構轉型將進一步深化,金融機構需加強對綠色産業的支援,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也需要進一步向低碳産業傾斜,提供金融支援幫助高碳排産業改進技術、提高效能。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已取得顯著成效。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綠色貸款餘額近12萬億元,綠色債券存量8132億元,為支援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積極作用。
實現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資。在政策催化下,“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域的投融資熱度明顯升溫,機構紛紛佈局,為調整優化産業結構、能源結構儲備金融資源。
債券領域率先迎來爆發。有統計顯示,從2月首批碳中和債券發行至3月23日,已有24隻碳中和債券發行,規模合計達459億元,涉及電力、熱力、交通運輸、金融、採礦等行業。
3月18日國家開發銀行面向全球投資人發行的“碳中和”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規模達200億元,是我國首單獲得國際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貼標認證的碳中和債券,也是目前全市場發行金額最大的專項用於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綠色債券。募集資金將用於風電、光伏等碳減排綠色項目,將有效推動電力系統脫碳,實現能源系統躍遷。
碳中和債券屬於綠色債券的子品種。相較于普通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的資金用途更為聚焦。太平洋證券債券市場分析師周靜表示,目前,碳中和債券的發行主體資質普遍較好,因此其票面利率大多低於同日中債估值。此外,這些企業均為行業的頭部企業,對資本市場具有“領頭羊”和“鯰魚效應”。
商業銀行也在積極落實綠色發展政策,加大綠色信貸投入。平安銀行《2020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已將綠色金融提升至戰略層面,截至2020年末,平安銀行綠色信貸授信總額為702.32億元,同比增長22.78%。興業銀行制定了新一輪五年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全行綠色融資餘額突破2萬億元。
服務綠色金融的工具也在不斷創新。中信銀行加快綠色信貸業務結構調整,積極探索綠色業務模式創新,加大對低碳經濟、迴圈經濟、節能環保企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的支援。浦發銀行多個分行積極創新綠色信貸模式,如制定專門的綠色金融政策制度,根據企業環保風險資訊優選客戶和項目,將企業環保資訊納入授信評審環節,將環境風險資訊作為貸後檢查重要內容,全面推進綠色金融發展。
更多金融資源還將繼續涌入綠色金融領域。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2020年推出的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在今年會部分轉向綠色金融領域。監管部門將研究綠色資産和棕色資産差異化設置風險權重的可行性,完善對綠色金融領域信貸支援的激勵機制。此外,信貸業務將進一步加大對低碳産業、綠色産業的支援,氣候投融資將日益成為銀行綠色金融重要領域,今年銀行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力度將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綠色金融有望在今年實現突破式發展,但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市場仍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人民銀行瀋陽分行行長朱蘇榮表示,目前我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仍不完善,缺少針對綠色金融的頂層設計,相關標準尚未統一,部分領域存在政策空白,在綠色金融原則的推廣和綠色金融政策的實施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記者了解到,今年綠色金融領域將補齊相關制度短板,多個配套政策已在醞釀中。目前綠色金融統計制度逐步完善,多項綠色金融標準制定取得重大進展。下一步,央行將逐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通過綠色金融業績評價、貼息獎補等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增加綠色資産配置,強化環境風險管理,提升金融業支援綠色低碳發展的能力,同時,進一步推動綠色金融産品創新和市場穩健發展。
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央行將就金融支援綠色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系統性安排,包括調整和完善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體系、不斷擴展考核結果應用場景以及出臺統一的新版《綠色債券支援項目目錄》等。同時,央行正在研究修訂《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方案》,綜合評價金融機構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等業務的開展情況,適度擴大使用場景。
對於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設立碳減排支援工具”,業內人士預計將加快落地。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減排工具分兩大類,一是財稅型工具,即通過徵稅使得排放企業因資金成本增加而有了減排動力;二是市場型工具,也就是排放權交易,這在未來可能會發揮更多的作用。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號
關於我們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外宣服務與廣告服務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舉報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