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资讯
米乐M6平台:两部门发布实施方案普惠金融蓝图渐晰|政策与监管
6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普惠金融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旨在通过扩展金融覆盖面,优化金融服务确保以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为重点的社会各阶层群体都能享受到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
自从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概念至今,已经过去了20个年头。我国始终将普惠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事业的重点工作方向。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普惠金融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过去十余年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2020年末,我国已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日益富足,普惠金融在其中充当了源头活水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不断提升,在支持国家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个性化,这就对普惠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普惠金融赫然在列。而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了再部署,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任务经由“一行一局一会”传导至各类型金融机构——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2025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
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已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绿色金融领域的工作指引加码为具体落实方案。而此次普惠金融领域《实施方案》的推出,也代表着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工作已从原则到细则,从方向到路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进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加速。
《实施方案》全文分为六部分共16条措施,明确了银行、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并从“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巩固提升普惠信贷体系和能力”“加强普惠保险体系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且可行的措施。
此外,《实施方案》还对银行、保险业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目标指引。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综合普惠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保持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县乡网点布局更加合理。普惠信贷体系巩固完善,保持贷款投放力度,优化信贷结构,防控信贷风险,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更好满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涉农等薄弱领域,脱贫地区等欠发达地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特定群体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改善投保理赔服务,为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提供全面保险保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透露,此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分为三类:
第一,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深化普惠金融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有序竞争的供给格局。二是完善县乡村金融服务。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加强监测指导。完善丰富乡村金融服务,巩固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保障能力。
第二,巩固提升普惠信贷体系和能力。一是完善普惠信贷管理体系。科学设定监管目标,加强监测督导。完善监管评价评估机制、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及时修订普惠信贷监管制度,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是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质效。引导银行保持对小微企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定价管理能力。聚焦重点领域健全专业化服务机制。三是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强化农业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积极助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探索扩大农村产权抵质押物范围,加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对小额农户贷款通过非现场方式开展贷前调查。四是加大脱贫地区和特定群体信贷帮扶力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信贷投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支持脱贫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五是强化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提供专业化征信服务,推广“信易贷”模式。切实平等保护民营企业金融公平交易权、金融服务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信息安全权等合法权益。
第三,加强普惠保险体系建设。一是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要求保险公司建立健全普惠保险管理体制,在董事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中增加普惠保险战略规划职能。二是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供给。推动农业保险持续“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推广适应小微企业需求的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产品,推动保险公司加大对农民健康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人寿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供给。三是提供优质普惠保险服务。探索对普惠保险产品的精算回溯,为“三农”、小微企业、特定群体等提供质优价廉的保险产品。引导保险公司依法合规简化普惠保险承保手续和材料要求,健全理赔业务制度,提高理赔时效性。四是强化普惠保险监管政策引领。研究将普惠保险发展情况纳入保险公司监管评价体系。完善普惠保险统计指标体系,持续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认为,《实施方案》将对普惠金融发展起到多重积极作用,包括: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促进金融资源均衡分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夯实风险防控基础,推进普惠可持续发展;提升金融数字化水平,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生态。
曾刚预计,银行业保险业将继续推动完善普惠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息共享和信用评价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因普惠金融扩张带来的潜在风险。更多金融机构将加快科技投入和业务创新,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新服务模式,比如智能信贷、保险直赔、农村数字普惠等,这些措施有望显著提升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