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资讯
优秀案例解码金融科技技术创新与应用:河北银行“普惠金融终端”数智化
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和半径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实现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北银行将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相结合,以科技感、安全感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持续创新服务形式,创造性地研发了软硬件结合的综合性普惠金融线上服务平台——普惠金融终端。
普惠金融终端项目是以手机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首创“金融安全屏”将终端设备硬件与金融服务软件融为一体,用户无需再下载注册安装银行软件,就可以便捷、快速、高效、安全的使用金融服务。该项目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农民、中老年人和小微商户,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以低成本、便捷的方式让这类群体也能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打破了物理网点的地域限制,将银行“开到”了乡野牧场和田间地头。
终端符合农村农民、中老年人和小微商户这些人民有急迫金融需求的群体,从目前终端客户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区县乡镇及农村居民、中老年客户和市县的小微企业主,在金融覆盖较少的县域和农村发挥了更有价值的作用。
采用简单、便捷的专业化设计、亲民化界面和极简的操作理念,让服务更加贴近老百姓。考虑到农村市场金融知识的相对薄弱,我们增加了一对一专属客服和视频客服,着力解决农村用户使用普惠金融终端遇到的各类问题,做到线上线下相融合,让专属化服务不再是VIP专享,打造全方位的客户服务体系,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金融终端在手机原厂的操作系统上进行了专业化剪裁和安全加固,为普惠金融应用量身定制专业操作系统,重点消除金融业务使用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
我们研发了安全清场中间件,为金融应用提供了纯净的独立空间,确保支付环境安全。
邀请专业安全公司对操作系统和金融功能进行攻防测试,不断模拟攻击并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的薄弱点,可拦截几乎所有的诈骗电话和恶意软件攻击,避免安装来历不明软件等。在推广过程中,青岛和衡水地区普惠金融终端也作为反诈工具获得公安机关的认可,当地反诈中心提出与我行共同在社区进行反诈宣传。同时它还在防失窃方面发挥亮眼的作用,客户终端丢失后,系统自动锁定盗窃人脸部信息和地理位置,在警方协助下当日便寻回终端。银行级的安全守护为农村金融安全保驾护航。
通过系统的深度定制,把金融服务在手机银行的呈现形式由APP变成了负一屏的功能按钮,提出
的设计理念,无需下载安装APP和输入繁琐的密码,让金融悄无声息自然的融入客户的手机中。只需轻轻向右滑动,无感人脸识别,即可享受便捷金融、生活服务。
普惠金融终端在功能上更为聚焦,重点聚焦了农村区域常用的汇、贷、存等常用金融功能,随时随地提供便捷金融服务,成为用户离不开的“贴身伴侣”和“口袋银行”。
普惠金融终端以其独有的便捷服务、安全防诈、主动触达以及定制化场景体验等优势,获得了本地老百姓的青睐与认可。截至2024年末,已有7.34万客户用上了普惠金融终端,享受到了一站式的金融与生活服务。从区域来看,服务县乡农村区域客户3.82万户,占比52.09%;从年龄分布来看,40岁以上中老年客户4.74万户,占比67%。
截至2024年10月末,普惠金融终端客户贷款余额3.29亿元,其中小企业类贷款为2.17亿元,个人类贷款1.13亿元,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终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优势,切实解决普惠群体融资难、繁、贵的问题。
10月末,签约理财客户4.07万人,购买理财15.46亿元;普惠金融终端提供多种存款产品,终端客户存款余额超124亿元;各类客户使用终端转账近万余次,转账金额超5.88亿元;商户收单工具河行PAY下载次数2.7万次,为商户收款提供便利。
普惠金融终端各类生活缴费各类功能随着终端推广,各模块点击频次逐步增加,切实为终端客户提供生活便利。截至
10月末,普惠金融终端缴费模块点击量5456余次,累计缴费210笔,缴费金额近5.73万元;客服模块点击量8820次,为客户提供专属客服、视频客服等多途径专业贴心金融服务;预约挂号点击量超8198次,为终端客户提供指尖的就医便利;为守护普惠金融终端安全,防范恶意软件,人工上架APP95个,手工上架APP下载数超48.83万次。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全年开展《中国数字金融创新与发展报告》《金融科技竞争力百强企业报告》案例征集,向积极研发和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科技子公司和科技企业等,征集最新产品、平台、服务和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