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资讯
银行业做好全年信贷投放的三个关键落点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83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
在社融结构中,银行信贷投放亮眼。1月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33亿元。尤其是这一增长是在去年1月新增信贷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的,且主要得益于对公贷款的强劲表现,展现了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成色。
量增还要质优。各项贷款的增速也展现出银行业信贷结构的不断优化。截至1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这些数据反映出近年来银行对公贷款向先进制造业、科技、绿色、中小企业等领域投放的速度持续加快。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加之政策加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可以预见,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仍会保持强劲。发挥好支持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基础上,银行业做好全年信贷投放还需要抓住几个关键领域,打好“组合拳”,让信贷支持更有力。
关键之一是落实好前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去年四季度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地显效,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从去年四季度起,商业银行就提前开始进行项目储备。新年伊始,随着各项政策持续落地显效,银行信贷抓紧投放,推动了一大批项目早开工、早落地。下阶段有效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改善,银行业信贷投放也需紧盯政策方向,抓好房地产等领域政策落地,重点支持与国家政策方向一致的实体经济领域,确保各项工作尽快推进、抓紧抓实。
关键之二是做好“两重”金融支持。2024年全年,我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比上年增长15.7%,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2.5个百分点,支持“两重”建设的成果明显。今年开年以来,各地重大项目建设启动落地较早,也带动了1月份基建领域贷款投放较快增长。“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伴随“两重”领域政策加码,信贷需求仍会有所增加,商业银行仍需紧盯政策支持领域和保障性项目,加码信贷投放,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项目多样化融资需求,带动民间资本踊跃参与“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关键之三是布局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动力电池、医疗器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我国创新能力加速进步的背后,金融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与培育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科技发展与产业进步相辅相成,创新主体需要金融全方位呵护,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方面需要更加灵活,将科技金融与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相结合,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灵活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多样需求,加快支持产业创新步伐,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金融稳,经济稳。信贷资金的有力支持会支撑我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破浪前行。